个人征信被喻为“经济身份证”已是广为流传。凡是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首当其冲便需要通过查看你的信用报告,评估你能否闯过信誉关。此事本是正常,毕竟贷款行不是慈善机构,它需要资金安全感,确保资金的有去有回。然而,有些用户关心到,查看的同时,不会暴露出我的存款等个人隐私吧?小编不妨为你说说,个人征信严禁采集哪些信息。
一、征信报告查询记录多久消除
答:个人征信查询次数是不能消除的。
只要你查询征信,你的查询行为就会被记录下来的。我们一般人是不会轻易的查询征信的,除非你有贷款的需要,或者是办理银行的信用卡。但是一般人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一年两次的免费查询机会已经够用了。如果你查询的次数过多,说明你的经济状况出现了问题。这样你也会因为征信查询次数过多的问题,导致相关的申请被卡。
二、征信查询记录过多影响
征信查询记录过多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是消除不了的。根据网友们的经验,最起码需要3个月,一般3个月没有查征信的记录了,也没有出现逾期的话,会有一些贷款机构认同你的资质,但只是一部分。有的银行,大一点的贷款机构,都会重点看半年内的征信报告,如果之前征信很花,近半年来没有查询记录了,也是可以的,只是额度可能受影响。
但真的想要消除负面影响,还是应该做好2年的准备。因为征信报告只会记录两年内的查询记录,查询记录超过两年的就不上征信了。不过要注意的是,逾期记录会保存五年,结清等五年以后会自动清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要控制或者减少被查询。
三、征信查询记录过多怎么办
1、在3到6个月内,没必要的,不要申请信用卡或者贷款,先养一段时间的征信。
2、如要贷款的,可以先看清楚《用户协议》,确定不查征信的我们再申请。
3、不要相信所谓的“征信漂白”“征信消除”的广告,都是骗钱的。
四、征信报告有哪些个人信息?
为保护个人隐私,《条例》规定: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但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的除外。
看到这儿,或许许多用户悬着的心,可算是恢复了平静。通常而言,信用报告只会显示你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与借贷相关的内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信用报告中的信息
(1)个人身份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国籍、民族、身份证件种类、号码及有效期、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家庭状况、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及照片等。
(2)个人财产信息,包括个人收入状况、拥有的不动产状况、拥有的车辆状况、纳税额、公积金缴存金额等。
(3)个人账户信息,包括账号、账户开立时间、开户行、帐户余额、账户交易情况等。
(4)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偿还情况以及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5)个人交易信息,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理财、保险箱等中间业务过程中获取、保存、留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等。
(6)衍生信息,包括个人消费习惯、投资意愿等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7)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